將煙花鞭炮改為電子禮炮、鄉村青年辦起簡約婚禮、村委會建起文化長廊……當下,行走在榆林的田野鄉村,環保、節儉、文明的價值觀占據精神文明的主流。近年來,榆林市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細、落小、落實,剎住歪風陋習,新風得以弘揚,黨風民風持續純化,陣陣清風漸吹千家萬戶。
完善制度:把群眾人情負擔減下來
榆林市先后印發《在全市農村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深化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深入開展“五提倡五反對”活動,積極倡導文明鄉風。印發《榆林市移風易俗工作操作指南》,對全市農村紅白喜事操辦標準、操作流程、煙酒標準等內容予以明確。采取“一村一策”的辦法,制定村規民約具體條款和婚喪事宜具體規定,對于違反規定的,由村民委員會對其進行批評教育或在村民議事會評議。同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
今年5月20日,榆林市文明委印發了《榆林市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暨移風易俗行動方案》,廣泛開展“婚事新辦進萬家”“喪事簡辦惠百姓”“善行義舉暖人心”主題活動,推行婚事簡辦“三項制度”,深化喪事簡辦“三項治理”,明確村規民約“三項要求”,加強紅白理事“三項管理”,重點整治天價彩禮、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突出問題,倡導節約光榮、鋪張可恥的良好風尚,把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
宣傳引領:讓老百姓精神富起來
榆林市加大培樹表彰典型,不斷涵養文明鄉風,涌現出一批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全市80多個鄉鎮、1000多個村開展好人評選活動,共評選各類好人2萬多人。在榆林市道德模范和“榆林好人”評選中,加大基層一線典型選樹,大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積極開展“城鄉互幫互促創文明”活動,發動文明單位與各試點示范村開展結對幫扶。大力開展“身邊人講述身邊事”活動,形成學先進、趕先進,崇德向善、和諧向上的村風民風。目前,全市共建成全國文明村鎮8個、省級文明村鎮28個、市級文明村鎮256個、縣級文明村鎮1519個。
同時,榆林市在報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開設專欄,組織書畫家開展以“厚德榆林”“除陋習、樹新風”為主題的文化下鄉、義演,深入各村組開展家風家訓家教專題講座,創作移風易俗陜北說書走村入戶,印制各類宣傳品,大力宣傳道德經典、文明禮儀、移風易俗等內容,拓展創新宣傳模式。
多方發力:促新風正氣樹起來
移風易俗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需久久為功。
榆林市把移風易俗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與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各縣市區、各部門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活動,民政部門宣傳簡約婚禮,移風易俗講師團進農村、進社區。各地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文明單位、文明村鎮評選的重要內容,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建立“善行義舉榜”“道德紅黑榜”,引導群眾對標先進、爭當標桿、比學趕超,形成以良好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同時,榆林市還把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測評體系,探索將移風易俗納入鄉鎮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納入黨風廉政工作,實行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報告制度,強化對“兩代表一委員”、企業家等重點群體的引導,讓移風易俗成效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