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渭南,萬物并秀,瓜果飄香,美景如畫。
來到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陳莊鎮東魯村,一座座小小院落整齊排列,青磚石鋪成的小路干凈整潔,“家風故事墻”現實生動,感人至深,村風民風煥然一新,村民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
村民奚甲正曾是一個標準的“老傳統”,如今卻成了村里帶頭弘揚好風尚的“新典型”?!袄嫌^念、老傳統讓我們習慣了大操大辦紅白事,弄得村里風氣很差?,F在好多了,村里成立了專門的紅白理事會,紅白事都是四菜一湯,結婚彩禮現在也明顯降低了,圖個喜慶就行了?!鞭杉渍吲d地說,“總之,村莊更加美麗,群眾更加文明,日子更加紅火,精神更加煥發,全村一派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p>
這只是渭南市以文化賦能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渭南市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各領域、全過程,從價值引領、活動支撐、實踐創新等方面入手,推動鄉村文化興盛。
價值引領新風尚
——陣地“建”起來 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7月20日,在臨渭區官底鎮廟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志愿者正通過“臨渭小喇叭”為當地群眾傳遞黨的政策、新聞消息、價值觀念和致富科技等信息?!靶±取卑l揮大作用,“小板凳”傾聽民心民意,使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心心相印、融洽融通”,成為新時代密切聯系群眾的好紐帶,好方式。
這只是渭南市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創新黨的政策理論宣講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渭南市不斷深化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作用,將其作為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苯刂聊壳?,渭南市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文明實踐所124個、文明實踐站1608個,各縣(市、區)在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程中,將陣地建設與政策宣傳有機結合,得到群眾普遍點贊。
合陽縣委、縣政府籌措1600萬元獎補資金,把村(社區)文明實踐站建成集黨員教育大學堂、道德法治大講堂、文化活動大禮堂、村民議事大會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突出文明實踐功能,實現了“一站多用”。同時,探索推出“365”宣講新模式,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精準化、多樣化、多角度、全方位宣講,讓基層的每項工作都能見思想、見精神。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宣講1.2萬多場次,直接受眾近40萬人次。
蒲城縣已全面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34個,完成陳莊鎮鎮機關院內、內府村、東陳村和紫荊街道代家村等6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建設。此外,為了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飛入尋常百姓家”,積極成立縣委宣講團,組織21名渭南市第六次黨代會蒲城團黨代表在全縣各鎮(街道)、各部門廣泛開展宣講活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宣講活動52次,參加人員4950余人;
華陰市委制定了《華陰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標準》和《華陰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站考核細則》,按照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的要求指導各鎮(街道)開展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目前,華陰的文明實踐中心已經建成,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130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正在有序推進建設。
文化提升“精氣神”
——文化“種”下去 聚力形成鄉風文明新風尚
6月13日,渭南秦腔票友協會群英秦腔劇團“送戲下鄉秦腔惠民演出”活動在辛市文化活動中心廣場舉辦。文化廣場里,演員為群眾送上了《三娘教子》《福壽圖》《清風亭》《忠保國》等秦腔傳統經典劇目,受現場氛圍感染,村民情不自禁地與演員共舞互動,文化廣場里一片歡聲笑語。此次戲曲文藝演出持續5天,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即可享受精彩的文化大餐。
“嫽扎咧!我剛和咱的藝術家們還唱了兩段?!贝迕裉锼ǜ吲d地說,“藝術家們不僅給我們送來了文化大餐,還給我們講了很多惠農政策,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后能多開展一些?!?/p>
把文化“種”下去,送到農民的心坎里。在推進鄉村文化建設中,渭南市立足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為民、文化育民,不斷創新鄉村公共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參與、互對互唱、寓教于樂,通過文化紐帶把群眾團結和凝聚起來,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文化支持。
大荔縣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組織2022年大荔縣非遺鑼鼓項目調演活動,吸引縣域周圍4萬余人觀看。舉辦阿壽村“二月二廟會”活動,跑漢車、花苫鼓、血故事、立芯子等特色非遺項目,吸引西安、渭南及周邊6萬余名群眾打卡觀看。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7位非遺傳承人到7所學校授課,參與學生12000余人次。
澄城縣在交道鎮北社村打造家風家訓示范巷道,以家風文化為核心,圖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國經典家訓、北社村村規民約、家風家訓,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讓良好的家風深入千家萬戶,以好家風帶動好民風。
培育文明向未來
——榜樣“樹”起來 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他們都是我最親的家人,我只是在盡兒媳的責任?!焙唵?、質樸的語言令人感動,說這話的正是富平縣齊村鎮方井村村民黃啟巧。她2019年被村里評為“好媳婦”,名字出現在道德紅榜中。
至今在方井村,說起這個“好媳婦”,人們還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自2010年從云南嫁入方井村以來,勤儉持家、和睦鄰里、孝順老人,精心照顧癱瘓已久的公公,獲得親朋鄰里一致稱贊。
而道德紅黑榜也是富平縣推進文明鄉村建設的一項創新。方井村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德紅黑榜圍繞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對全村涌現出來的孝敬父母、勤勞致富的先進典型,在紅榜上大力宣傳,讓身邊好人有榮譽、群眾受教育;對不孝敬父母、亂丟亂倒垃圾的黨員群眾,在黑榜上公布曝光,讓群眾引以為戒。此外,富平縣委、縣政府還高度重視文明鎮、文明村創建。今年,申創市級文明鎮3個、文明村9個、文明社區2個,申創縣級文明鎮2個、文明村25個、文明社區2個。
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是文化建設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必須以服務人民群眾為根本方向,為農村輸入文化元素,注入文化基因,增強群眾參與度,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觸角伸向各個村落,做到家喻戶曉、入腦入心,提升素質、面向未來,使鄉村振興具有生氣,充滿活力。
近年來,華州區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引領,大力開展“華州好人”事跡巡展活動,目前已開展了五屆“華州好人評選”活動,評選出各級各類道德模范300余人,形成了全區黨員干部群眾“人人崇尚模范、人人爭當模范”的文明新風尚。
白水縣大力推動“村歌村史”工程,為83個村譜寫了村歌,完成10余部村史創作,建成鎮村史館10余個?!霸谕诰?、整理中,每個村莊的歷史文化、土產風物、精神氣質都得以顯現;在編創、傳唱中,村民對自己村莊的了解、熱愛也得到提升深化?!卑姿h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韓城市黨家村以“黨家村第二十代傳人”黨鑒泉老人為代表,組織村內政治強、威望高、有經驗、有能力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成立鄉賢文化骨干隊伍,完善編撰黨家村村史族譜,修復公用建筑和碑文等文化遺產,進一步傳承家風家訓文化,加強對村落中歷代明賢積淀下來的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文史典籍的挖掘整理,賡續村落發展的“根”與“魂”。
文化賦能多精彩,鄉村振興煥新顏。新時代、新征程中,渭南各級文化工作者更加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實施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戰略,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為建設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貢獻文化力量。(渭南日報 記者 李軍 程瑾 通訊員 龍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