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著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讓“文明之花”根植于卸甲大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灌注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道德浸潤,深厚鄉風文明底蘊
卸甲鎮鳳鳴“理論 文藝”志愿服務隊以“中國好人”厲正香為原型改編的音樂情景劇《拾荒媽媽》。
卸甲鎮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群眾道德修養,讓崇文向善、尚德明禮的文明新風吹遍卸甲每個角落。打造“好人一條街”特色項目,常態化開展道德模范、卸甲好人、最美人物評選表彰活動,把評選表彰的“好人”“標兵”善行義舉,在街道的燈箱廣告上展示,打造一條條接地氣、揚正氣的“好人一條街”,吸引群眾駐足欣賞、拍照打卡,營造學習好人、宣傳好人、爭當好人的熱烈氛圍。發揮“理論 文藝”品牌優勢,卸甲鎮文藝志愿者通過挖掘“卸甲好人”題材,創作快板、小品等文藝作品,用“身邊事”尋找“小切口”,講透“新風尚”,以百姓鄉音宣傳身邊好人,不斷放大好人效應,多角度傳遞社會正能量。以“中國好人”厲正香感人事跡編排的音樂情景劇《拾荒媽媽》在卸甲、高郵巡演,社會反響強烈、深受群眾好評。
環境美化,展現鄉村靚麗“顏值”
卸甲中心集鎮安置小區。
卸甲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扣“綠色發展”定位,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讓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部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秸稈禁燒禁拋、還田和綜合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完成植樹造林1200畝,建成省級“三化”示范村1個,示范綠化莊臺3個。依托國家級農科園、淥洋湖等自然風光,扎實推進集觀光、采摘、體驗、餐飲、度假等形式為一體的田園經濟。按照精致秀美、配套宜居的總體要求,實施“三拆三整三提升”農村環境整治、道路節點提升、被撤并鎮環境整治、自來水管網改造等一批重點項目。強化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推進公路、橋梁及沿線環境整治,集鎮主干道實現“黑色化”。建立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村鎮公園,提升農民休閑健身的綠色活動空間。多措并舉提升社區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的網格化管理模式,以治亂、治臟、治污、治弱為重點,推進拆違治亂專項行動,重點解決馬路市場、停車場、環衛基礎設施“臟亂差”問題,確保集鎮面貌整潔暢通、井然有序。
內外兼修,豐富鄉鎮精神內涵
卸甲鎮鄰里互助志愿服務隊在張余村孤寡老人家中開展“義剪到家”志愿服務。
扮靚“面子”更要做實“里子”,卸甲鎮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生動的實踐服務基層百姓,激活為民惠民“一池春水”。建設1200平方米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陣地,內設志愿者之家、老年人活動館、非遺工作室、圖書館、書畫室、舞蹈房、健身室等功能室,輻射帶動各村(社區)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機融合,打造“義剪到家”“歡樂銀齡”等10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積極開展連天線、接地氣、融鄉音的理論宣講,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主線,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百名黨員進村講、百家企業車間講、百名教師課堂講“三百”宣講行動。各村(社區)實踐站(點)豐富宣講形式,開展“小板凳”課堂,深入田間地頭、街頭村口,與群眾講政策、論發展、話家常,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結合“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定期舉辦肩擔木偶進校園、四季歌詠賽、文藝村村行等文化惠民活動,積極承辦高郵市非遺日宣傳等大型文化展示活動,打造立體“文化風景”。(供稿:江蘇省文明辦 江蘇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