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編纂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欽定四庫全書》涵蓋了中國古典文化最豐富完備的知識體系,收錄了文、史、哲、理、工、農、醫等門類的各類古籍,按目錄分為經(德文化)、史(歷史文化)、子(政工農醫百家文化)、集(文學)四部?!稓J定四庫全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涵養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我們要善于從中汲取營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筑牢推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的深厚根基。
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的“軸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開創德性倫理,是中華文化創造力、價值力、向心力的核心部分,如果以車輪比喻勇毅前行的中華文化,德性倫理則象征著車輪構造中的軸心部分,在車輪的諸多部件中紋絲不動,不會隨著車輪一起轉動。
德性倫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稓J定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目錄中,集中詮釋德性倫理的書籍歸于經部,收錄了儒學“十三經”。中華德性倫理思想由孔子開創,飽含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友善、仁愛、正義、守禮、智慧、誠信的美好性德?!敖洝闭?,原意是織物上縱向的紗或線,引申出歷久不變之義,德性倫理指向人心,決定了人行為處事的價值取向,具有超越時間和歷史的理論維度。中華文化的德性倫理立足于個體的修身實踐,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德性倫理的啟用廣大無際,由修身推廣至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精微之處,又反觀自身,關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心動念。孟子從仁、義、禮、智“四端”起論,啟發個體天性本有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早在先秦時期,中華文化就構建了獨樹一幟的德治政治文明、和樂禮樂文明、誠信商業文明等以德性倫理為中心的社會交往之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有?!暗轮巍笔侨逭咛岢纳鐣卫矸桨?,旨在讓百姓知曉性德之美善,依循仁、義、禮、智、信的美好性德而行為,以優良的民風營造和諧的社會治安?!墩撜Z·為政》篇中,孔子感嘆以德化民、如沐春風的治理模式,“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如果用政令、刑罰實施治理,百姓只是害怕受罰而不為惡,未從內心止惡揚善;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禮儀來整飭百姓,百姓知曉是非善惡,具備羞恥心,則端心正意,謹言慎行,所以儒者提倡以德治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以德治國如同北極星一樣居于一定的位置,眾星都環繞著它。
中華文化自立自強的“輪輻”
中華文化有著悠久的記史傳統,歷史文化在《欽定四庫全書》目錄中歸類于史部書籍,象征著中華文化自信前行車輪的輻條。車輪的諸多部件構造中,輪輻支撐起車輪的大小尺度,它銜接著車軸與輪輞,代表車輪的張力。中華歷史典籍燦若星辰,是支撐中華文化的基礎,同時又如同輪輻一般,銜接過去與未來。
尊重歷史、敬畏先人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心態,古人將撰寫史書看作一項神圣的事業,甚至需要傳承幾代人完成一部歷史巨著。浩瀚的中華文化書籍寶庫中,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官修正史,涵蓋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各方面內容,余音蕩氣回腸。中華文化貫穿著上下五千年的時間維度,過去、現在、未來在歷史的連續演進中凝成一股綿延不絕的長繩,為中華民族創造歷史、面向未來提供源源不斷的智慧和力量。
尊崇歷史、銘記歷史、適時總結歷史經驗是中國古代社會治理的經驗來源。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也善于總結歷史經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延安時期的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黨的歷史上有三次關于歷史的反思決議: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經驗教訓,使全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致;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前黨的歷史,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對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2021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深入研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總結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中華文化勇毅前行的“輪輞”
中華文化源于日用民生,政工農醫百家文化提倡經世致用,積累了人們生產勞作的經驗,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藝術生活。在《欽定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目錄中,諸子百家、政工農醫、草木蟲魚歸類于子部書籍,是中華文化之車輪自信前進的輪輞。車輪的構造體系中,輪輞是車輪與大地直接接觸的部件,在中華文化中象征接近百姓人倫日用的組成部分,其應用性、操作性、實效性最強。
古代的生活應用技術門類包含儒道兵法的治國之道,農業生產技術、天文算法類、醫家類、術數類、譜錄類等。以醫學為例,中華醫學將天人合一的整體論、系統論思維運用到生命醫學實踐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的生命醫學體系?!饵S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相傳為黃帝所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書中積累了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臨床實踐,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言,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借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饵S帝內經》以黃老道家理論為基礎,彰顯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等綜合一體的“整體醫學模式”,建立了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藏象脈象、經絡學說、病機病因、診法治則、預防養生和運氣學說等,奠定了中醫學人體機理認識的整體論基礎。中醫學認為,人體本身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同時人體結構和各個部分都是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的。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中華中醫典籍,將哲學與醫學有機結合,展現了中華文化知行合一、經世致用、與百姓的人倫日用緊密結合的中華文化特質和生命活力。
中華文化天工如畫的“車轍”
中華民族孕育了燦爛的文學、詩歌、小說、曲詞藝術作品,在《欽定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四部中歸類于集部書籍,是中華文化自信前行車輪印刻出的美麗車轍。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書寫中華大地上的慷慨大義、喜怒哀樂、人間百態,通過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訴說著情感的典雅藝術。
《四庫全書》集部以《楚辭》開篇,首倡愛國主義精神?!冻o》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面對社會黑暗腐敗,屈原滿懷憤慨和不滿,自述身世、遭遇、心志,歌頌了堅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被流放后,三年不能和楚王相見,雖竭盡智慧效忠國家,讒言謗語卻把他同君王阻隔。那些追求實現理想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祖國的炙熱情懷?!冻o》創造了新的詩體,與《詩經》成為并峙的文學豐碑。作為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在詩壇開創了“浪漫主義”詩風,在兩千多年的文學發展進程中,為后人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與藝術滋養。
中華文化薈萃百家的“站臺”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動中華文化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站臺廣通四方,薈萃五湖四海的車流,自從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以來,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積極吸收世界文明的先進理論成果,開創了中華文化開放包容、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新氣象。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熱血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觀,堅持人民至上。中華儒道治理思想均崇尚以民為本,重視民情,體察民生。儒家中的“道學”認為,理想的治理者以百姓所思為自身的所思,“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圣人以民意視天意,《尚書》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薄豆茏印つ撩瘛菲f道:“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眹抑卫淼暮诵囊x是順應民心,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傳統文化中的民本觀,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強觀,堅持自信自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了以自信自立為旗幟的革命文化。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爭,為革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土壤。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面臨著一波又一波國內外考驗,自強不息、自信自立的斗爭精神是引領中華民族披荊斬棘、乘風破浪戰勝困難的高揚旗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录S時可能發生。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獨立自主、自立自信是銘刻在中華文化骨子里的優秀基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華兒女勇于斗爭、善于斗爭,以昂揚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時代考驗。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義觀,堅定理想信念。屈原愛國正直的高尚節操,孟子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子忠心,岳飛“精忠報國”的俠肝義膽,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膼蹏卣?,在歷史的長河中唱響一曲曲中華兒女正義愛國的交響樂,鼓舞著我們奮進新時代,成為心懷家國大義的追夢人。[任俊華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戰略室主任、博士生導師]